開門見山|我是山里人。

开门见山 | 我是山里人。

林下清居,遥忘尘事

前山苍苍,暖树生烟

朝望山岚,风露泠泠

夕对归鸟,空谷啸啸

住进山的怀抱之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了吧

我们终究眷恋物质的满足

在快节奏的时光里

我们已经忘记了闲慢的时光

有多少人按部就班地生活

有多少人朝九晚五地工作

公交、地铁、路途的拥堵

让我们湮没在汹涌的人潮

升职、加薪、生活的顾虑

让我们忘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生活仿佛进入了别人预定的程式

渐渐地,人们开始怀念山里的情味

且慢下来,给自己一次进山的机会

开门,见山

当一回『山里人』



山里人,有诗。

开门,即是迎来诗意。

见山,即是漱洗心目。

梦断山长水远,坐望流云清溪。

寻一种“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尘世苍茫。

寻一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空谷幽幽。

寻一刻“门俯清湾山更好,眠到晓”的浮生清欢。

寻一缕“窗暗时时雨,门开处处山”的晚来禅意。

山静空旷,岭上迷雾。

云涯深处,似有古寺。

流水潺潺,鸟鸣啁啾。

空山寂寂,但闻梅落。




城里人,有病。

到山中去,其实不是遁世逃离,恰是对生命的无上热忱。现代社会,很多人年少的时候,便已经失去独立思辨的能力,眼神里已经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发问,城市信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辨的能力。城市中的生活节奏很快。快得让你无暇顾及身边的一切。所有人各自为业,所有人形色匆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城市什么时候日出,什么时候日暮,何处冬雪来,何处春花开,对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是我们自身得疾,还是城市病了,也许,两者都有。



城市的繁华和文明,能使聪明的人得到暗示和觉悟,

而对悟力薄弱的人则可能有很恶的影响。

山中的静谧和清澈,能使淡泊的人得到安宁和无虑,

而躁动不安的人感到的可能就是山中的寂寞。



山中 ,闲思。

山林之乐,在自然,在天地,在万物。开门,实际上开的是心门;见山,实际上见的是众生;以内心最真实的表达,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换句话也可以说,每个人的想法、思维方式可以不一样,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表达,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你即可成为自己的“仙人”,这是信息爆炸时代最需要思辨的一点。百年前,一代学者蔡元培先生已经发出了“人要有独立思辨精神”的呐喊。然而,时过百年后的今日,还有很多盲听盲从之人,正在被一部分以流量为追求的媒体遮蔽耳目,一叶可以障目而不见泰山,一言可以诛心而迷失自我,诛心显然比障目还可怕。


 

闭门,蔽目。开门,见山。每日开门的时候,惦记的不再是升职、加薪、年终奖,而是换了一个思维,总是想看看门外面的世界。青山之中有什么,绿水之间有什么。青山在水云在天,人间无忧是少年。山林所能给你的,是清澈的眼波。山林所能给你的,是童年的回忆。如此想着,打开门的一瞬间,世界都明亮了,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圣洁的光。清晨醒来,听见鸟鸣树梢,山风拂窗,一抹绿意唤醒惺忪的睡眼;夜里不眠,欣赏月色皎皎,空里流霜,一轮明月照亮匆忙的旅人。



山中,有故事。

我们也像海子一样,关心粮食,蔬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砍柴,喂马)。一样的粮食蔬菜、一样的马匹柴块,有人依旧在物质中兜兜转转,海子却活出了永恒的诗意。海子的追求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我们的追求也可以是:开门见山,心有所安。



物质思维和精神探索永远都是两个层级的东西,中国山水画里,最能表达精神探索的,当属宋元文人笔下的世界,一山,一亭,一人,一琴,或访友,或鼓琴,或品茗,山水绵邈,林泉高隐。这是他们最理想的精神世界,正是他们的笔墨,成就了中国人永恒的艺术。它就像一扇门,开了一千多年,让我们看见了艺术的高峰,精神的高山。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我是山里人,只为等你来。

归途,自在;

愿你住此中,远离尘世埃。

开门,见山;

生居天地间,客至清风伴。

你来,我便心欢。